窑火传薪人

时间:2011年12月1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窑火传薪人  
窑火传薪人(代序)

  景德镇之所以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除了它“水土宜陶”的资源优势,除了它“宋代以来传盛誉”的历史沉淀,除了它“绝妙花瓷动四方”的艺术传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着世世代代“群力业陶,众心事瓷”的窑火传薪人。刘少倩是瓷都中生代中的佼佼者之一。

  从景德镇的人才生成环境来说,历来都是以父传师授为生命链来维系的。如同从多陶艺家一样,刘少倩也出生于一个“陶瓷家族”。祖父刘玉堂,曾是20世纪30年代卓有声誉的薄胎瓷、仿古瓷高手;父亲刘汉文,也是极有影响的陶瓷工艺的行家;大哥刘少平,精于器皿造型;还有不少至亲家人,都是以瓷为业的。刘少倩则以画立身瓷坛艺苑。这里既有世族遗传基因,家风的熏陶和敬业的教诲,更多的是瓷都产业的生态环境和影响,使刘少倩选择并走上至今无悔的陶瓷艺术之路。

  陶瓷艺术属于造型艺术,也讲究个人风格。这种风格是指综合运用陶瓷材质、工艺技法、构图设计和对题材的撷取。既体现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也根植于作品的思想内容之中,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所的呈现出来的带有明显个人烙印的艺术特色。刘少倩的陶瓷作品有师承传统的轨迹,但更多的是他现代创作思维的个性。如本书的《变》、《童心世界》等,有着现代清新的韵律信息和“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说:“各师其心,其异如面。”作品的个性风格和形成,既有从传统上汲取营养的学习过程,也有从时代审美理念来检测的实践过程。刘少倩的陶艺作品,无论是釉下装饰还是釉上彩绘,无论是花鸟草虫还是山河川岳,都有一个人时代旨趣审视的层面考量,有一种师古创新的主题思维,有着于釉色中立定的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瓷笺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黑,画不画,自有我在”的存在价值,如作品中的》《丝绸之路》。我想,这或许就是刘少倩的作品风格中的一个主导特征。从他屡屡在展评中获奖的作品上来看,其影响力和叫座率,其在同道中得到的认同和赞誉,显然有着不容忽视的艺术风格的纵与横的发展态势。

  窑火是炽热的,传薪人的心也是赤热的,当新世纪的朝霞与窑火交映融会时,折射出的是当代瓷都人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

  是以为序。

 

上一篇:刘少倩大师接受市电视台采访
下一篇:从《丝绸之路》探艺术之路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 刘少倩陶瓷艺术网 AllRights Reserved
电 话: 传 真: 联系人:刘老师